科技有力支撑社会民生福祉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出更多惠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癌症、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垄断,一批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成果,14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7个疫苗获批使用;首款中和抗体有效药物获批上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落实,杨凌农高区抗旱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超过1亿亩,黄河三角洲农高区科技成果支撑10万多亩盐碱地变为“吨粮田”。水稻、玉米、大豆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作物良种增产贡献率超过45%。90余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科技支撑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先进煤电技术,引领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力度不断加大,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科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重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科研院所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提升。科技改革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出台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深化院士制度和科技激励机制改革。创新科研管理方式,实施“揭榜挂帅”、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青年科学家项目等新机制。完成科技进步法修订,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法治保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推动科技界学风作风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速涌现。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人才工程,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完善。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超过509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人员、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和企业内科研人才队伍不断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第一线“冒尖”,逐步成为科研主力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300余个。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赋予用人单位和领军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国际人才吸引力明显提升,累计发放118万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每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近60万人。(转自:《求是》2022/09 作者: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