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良好创新生态初步显现。坚持创新驱动、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成功获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建设15个山西智创城,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正式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研发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创新是产业转型的第一动力。山西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加快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2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4.2%,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9.5%,均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国内首套快速掘进智能成套装备成功应用,信创、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壮大,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实践证明,坚持以创新引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要树牢创新发展理念,培优创新生态,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转型,实现高端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实现协同跨越发展,构建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坚持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为推动山西优化区域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山西明确了“三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即建设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发挥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强化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
聚焦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省情实际,山西提出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一群”,即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山西中部其他四市协同发展,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两区”,即打造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引擎。立足融入京津冀的目标定位,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作耦合、重点项目聚链成群,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打造全国知名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排头兵作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开展先行先试,加速动能转换。“三圈”,即建设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高质量城镇圈,依托各自区位优势,向内提升凝聚力,向外拓展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山西着眼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强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分类指导,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脱贫人口收入监测机制,加快补齐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整体偏低等短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建设一批中部和全国经济强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转自:《求是》2022/11 作者:林武,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