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根本的是要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战略基点,一方面通过加快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安全可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开展全球竞争合作中,塑造更多新优势,掌握更大主动权。比如,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主要依靠引进、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产业和技术进行全方位打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不仅要加速“国产替代”,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要领域全面实现自主国产可控;更要勇于跨越跟踪式创新,突破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去“化”进程,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格局,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二、准确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在战略上做好前瞻性谋划,明确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统筹确定近中远期重大科技任务部署;在战术上要坚持求真务实,充分认识我国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基础,找准重点关键,制定针对性策略,强化优势长板,狠抓基础短板,一体化推进部署。
遵循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树立质量和效率优先的科技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我国科技创新目前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大而不强、质量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必须强化高质量、高效率科技创新,下决心挤掉低水平重复、低效率产出的水分和泡沫,把科技创新的规模优势更好更快地转化为质量优势。当前,科学、技术、工程各领域相互交叉渗透、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正在加速演进。早在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同志曾提出“技术科学”思想,认为不断改进生产方法“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者齐头并进,相互影响,相互提携,决不能有一面偏废”。我们要自觉遵循这一规律,破除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试验发展的线性思维模式,打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中的封闭与割裂,使科技创新建立在更加坚实的质量和效率基础之上,构建适应科技发展规律、能够有力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模式。(转自:《求是》2021/06 作者:侯建国,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