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突击检验”,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一次“大练兵”,客观上为加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契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个过程中,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许多高科技产品直接作用于疫情防控,大量科技手段用于复工复产,我国科技水平得到充分验证。更重要的是,卫生防疫组织协调、制度重塑、科技应用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之举,部分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被打破并固化为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科研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既坚定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敢于“啃硬骨头”的信心,也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开展疫苗、药物、检测试剂等领域国际合作,及时分享抗疫科研成果,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日益增长的国际引领力。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基础。一是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科技创新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量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天问一号迈向火星,嫦娥五号揽月而归,奋斗者号遨游深海……一系列重大工程科技成就捷报频传。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关键领域的科技新突破,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三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资源共享、评价奖励、收入分配等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科技领域存在的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的诸多难题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科技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四是我国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重要的一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深入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高,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升。(转自:《求是》2021/6 作者:李晓红,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top